随着广东中职升学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家长和考生为求“稳妥上岸”,容易被培训机构“保过班”的承诺吸引。然而,这些所谓的“保过班”暗藏重重陷阱,轻则损失钱财,重则影响考试诚信记录!本文结合广东真实案例,揭露三类常见骗局,助你避开升学备考的深坑。
一、虚假宣传型:虚构“内部渠道”,实则空头支票
骗局特征:以“内部真题”“独家押题”“签约保过”为噱头,宣称与考试机构有“合作关系”,甚至伪造资质文件骗取信任。
广东案例:2020年广州番禺区检察院披露的“张博氏教育诈骗案”中,诈骗团伙伪造营业执照、签订虚假合约,谎称提供职称考试“密卷”,骗取全国考生数百万元。
避坑指南:
-
核查机构资质:登录“广东省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查询备案信息。
-
警惕“口头承诺”:广告法明确禁止培训广告作出“保过”保证,任何书面合同外的承诺均无效。
二、高额收费型:天价学费+退费陷阱,双重收割
骗局特征:收费动辄数万元,承诺“不过退款”,但设置苛刻退费条件(如扣除“资料费”“服务费”),甚至卷款跑路。
数据揭露:
-
某公务员面试保过班收费高达3.88万元,实际培训内容与普通班无异,通过率不足15%。
-
广东消委会接获投诉:某机构承诺中考提分“超建档线几十分”,结果考生未达标却拒不认账。
避坑指南:
-
保留缴费凭证:要求签订详细合同,明确退费条件、比例及期限。
-
拒绝“分期付款”:部分机构诱导贷款缴费,后期维权困难。
三、违法操作型:组织作弊,葬送考生前途
骗局特征:声称“考场有内应”“可代考操作”,实则通过泄题、作弊等违法手段牟利,考生一旦参与将面临法律严惩。
风险警示:
-
考试作弊将被记入诚信档案,影响升学、就业甚至落户。
-
广东某艺考机构以“保过班”名义组织跨省作弊,遭警方查处。
避坑原则:
-
坚守诚信底线:考场全程监控、人脸识别,作弊绝无可能。
-
举报违法线索:发现机构诱导作弊,立即向教育部门或公安举报。
广东考生必读:4步避开“保过班”陷阱
-
实地考察:参观培训机构场地,试听课程,警惕“游击式”招生。
-
查询口碑:通过“天眼查”核实企业信用,关注广东消委会发布的“十大潜规则”。
-
理性判断:提分效果依赖自身努力,警惕“速成”“保过”话术。
-
保留证据:保存宣传资料、聊天记录、合同,便于后续维权。
结语
中职升学是人生重要转折点,选择正规培训机构、踏实备考才是正道。广东考生务必牢记:凡是承诺“保过”的机构,九成以上是骗局!与其迷信“捷径”,不如专注提升实力,用真才实学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