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牛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网
当前位置:首页>教师资格证真题>中学历年真题>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八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八

更新时间:2017/4/21 14:00:31  栏目:中学历年真题  来源:大牛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网  阅读( )
导读: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八

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是每位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必备的备考资料,为了帮助考生顺利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下面大牛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网就为考生分享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希望对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一、单项选择题
1.学与教的过程中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
A.教学媒体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
【答案】C。解析: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传递的主要信息。
2.一份教案的核心是( )。
A.提出教学目的
B.选择教学方法
C.涉及教学进程
D.规划板书内容
【答案】A。解析:提出教学目的是教案的核心。
3.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专著是( )。
A.《大教学论》
B.《理想国》
C.《学记》
D.《论语》
【答案】C。解析:《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4.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 )。
A.杜威
B.怀特海
C.布鲁纳
D.克伯屈
【答案】C。解析:略。
5.埃里克森认为,12~18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
A.自主感
B.主动性
C.勤奋感
D.自我同一性
【答案】D。解析:此时的主要任务是形成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即自我同一性。
6.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答案】C。解析:道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道德行为所做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道德意志是调节道德行为的精神力量。题干中该学生缺乏自觉而顽强的努力,因此需培养其道德意志。
7.“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创立者是( )。
A.马卡连柯
B.巴班斯基
C.赞可夫
D.凯洛夫
【答案】B。解析:巴班斯基以总结“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而著称。
8.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是( )。
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
【答案】B。解析:人本主义心理学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华生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杜威是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
9.讲师型教师通常是用( )方法,慢慢地引入要讲的教学内容。
A.开门见山式
B.迂回曲折式
C.导入式
D.实验式
【答案】C。解析:讲师型教师常常用导入式方法引出要讲的教学内容。
10.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之外社会力量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 )。
A.课外教育
B.校外教育
C.业余教育
D.课外、校外教育
【答案】D。解析:课外教育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它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外,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的各种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校外教育是指校外教育机关或社会团体、家庭,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校外组织学生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
11.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A.物质文化
B.学生文化
C.教师文化
D.精神文化
【答案】D。解析: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12.进入中学,学生经常思考“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未来应怎样”等问题。按照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形成( )。
A.信任感
B.自我同一感
C.主动感
D.勤奋感
【答案】B。解析:略。
13.我国古代医书《内经》中就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记载,这说明情绪情感具有( )。
A.动机功能
B.调控功能
C.健康功能
D.信号功能
【答案】C。解析:我国古代医书《内经》中就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记载,这说明情绪情感具有健康功能。
14.在教育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本能的观点是( )
A.生物起源说
B.神话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答案】A。解析:生物起源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利托尔诺和英国的沛西能。基本观点是:教育是一种在人类社会范围以外,远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产生的现象。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15.儿童身心发展的进程不总是以相等的速度直线发展的,而是时而猛长、时而缓慢,这表明了儿童身心发展过程具有( )。
A.不平衡性
B.阶段性
C.灵活性
D.差异性
【答案】A。解析:由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可知。
16.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答案】B。解析:略。
17.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提出者是( )。
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埃里克森
D.华生
【答案】C。解析:埃里克森认为,个体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经历8个顺序不变的阶段,据此形成了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18.教师扮演“家长代理人”的角色可能出现的不当表现是( )。
A.教师出现家长制作风
B.教师过分地溺爱学生
C.教师过分地迁就学生
D.教师对学生过分地严厉
【答案】C。解析:在扮演“家长代理人”角色的时候,教师容易过分地迁就学生。
19.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的要求,规定教育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是( )。
A.教育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育方针
D.教育策略
【答案】C。解析: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20.安德森的产生式迁移理论是( )的现代翻版。
A.关系转换说
B.经验内化说
C.共同要素说
D.形式训练说
【答案】C。解析:产生式迁移理论是针对认知技能的迁移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前后两项学习任务产生迁移的原因是两项任务之间产生式的重叠。重叠越多,迁移量越大。两项任务之间的迁移是随其共有的产生式的多少而变化的。它与共同要素说有相似之处。
二、辨析题
1.教学中应用首尾时间来处理课堂纪律问题、整理材料之类的事。
【答案】错误。解析:学习活动开始和结尾效果较好,因为它们只受倒摄抑制或者前摄抑制的单重影响,所以不应处理琐碎的事而应学习重要的新概念。
2.态度可以影响某些行为的出现,有什么态度就有什么行为。
【答案】错误。解析:态度可以影响某些行为的出现,但二者不是一一对应关系。
3.古代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方法灵活。
【答案】错误。解析:题干所指是雅典的教育。
4.杜威强调教师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所以他的教育理论也被称为教师中心理论。
【答案】错误。解析:杜威强调的是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他的教育理沦也被称为儿童中心论。
三、简答题
1.制度化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案要点】
制度化教育以教育为目的而设立,一切活动都要围绕这一目的的实现而进行。有如下特征:
(1)对入学资格有严格的要求;
(2)明确的修业年限:
(3)规范的教学组织;
(4)整体一贯的课程设置;
(5)严格的管理制度;
(6)专业化的教育人员;
(7)具有固定的教学场所。
2.中小学德育的任务是什么?它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要点】
(1)德育的任务是指德育活动要努力培养提高学生品德素养。
(2)内容包括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较高层次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教育。
3.什么是课的结构?综合课的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案要点】
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和时间的分配。
综合课的结构:①组织教学;②复习检查;③讲授新教材;④巩固新知识;⑤布置家庭作业。
4.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
【答案要点】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四、材料分析题
1.在一次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研讨会上,老师们纷纷发言。王老师说:“在我的课堂上,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很少发言,即使发言也只是按照书本的答案回答。”李老师说:“我们老师非常赞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不知道如何去做。”张老师说:“在学校里,考试是个指挥棒,如果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答题时答案五花八门,学生怎能通过考试?”
请根据创造力培养的有关知识逐一回答老师们所提出的困惑。
【答案要点】
(1)王老师:要创造积极、活泼、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创造欲望。鼓励学生不迷信书本和教师,大胆质疑,敢于发言。
(2)李老师:应掌握开发创造力的具体方法。如智力激励法(脑风暴法或脑轰炸法)、信息交合法、联想法、统摄法(任举其中两种即可)。
(3)张老师:改革评价机制,评价方式多元化。具体做法:评价目的的激励化、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评价标准的统一性和个别性。
2.张小强怎么了?张小强不爱学习,他讨厌学习,甚至对学习恨之入骨。他为何如此讨厌上学?因为他考试总是不及格。物理不及格有他,数学考试他也不及格。而且,数学老师还甩着鲜艳的粗笔在他的试卷上批道:“卷面潦草,思维混乱,简直不是人写的!”因为他想争第一,却又认为自己怎么也无法争到第一。说起从前,他也有过辉煌的学绩:小学连续三年三好学生,在市“希望杯”竞赛中获过二等奖,小学毕业被保送到初中。然而,升入初中后的第一次摸底测验,他只排在第21名。从此,张小强便丧失了自信心,连他最擅长的数学课也爱听不听,作业也马马虎虎地做……
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对上述案例进行解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答案要点】
张小强由于上初中以来在学习上的多次失败,陷入了习得性无助感的境地,而且越陷越深,不能自拔。习得性无助感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造成张小强这种状况的原因,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他自身的因素。他将自己的失败进行了错误的内部归因。内部归因是指人把失败归因于能力、性格等自身因素,认为只是自己不能控制行为结果,因而出现个人的无力感。第二,外部原因。首先,学校、家庭在教育过程中过分重视考试、分数、竞赛、名次等外部强化手段去激励学生学习,而严重忽视对学生内在动机的培养和调动,因此,一次偶然的成绩不好就使得张小强感觉自己各个方面都很差,进而对自己丧失信心。其次,数学老师在教育方式上的严重失误,也使他彻底丧失了自尊和自信,更加重了该生的无助感。
对策:(1)采用各种措施培养他的内在动机,例如,利用他爱看报纸、爱玩电脑、爱玩篮球、喜欢数学等特点,巧妙实现动机迁移。(2)采用各种措施,消除他在学习上的无力感,增强他的学业自我效能感。

想要获得更多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请点击咨询在线专业老师。